文档范文网 >实用资料 > 【血色唐末】唐末的历史故事-“儿皇帝”石敬瑭

【血色唐末】唐末的历史故事-“儿皇帝”石敬瑭

更新时间:2021-07-16 来源:实用资料 点击:

【www.tibetly114.com--实用资料】

  石敬瑭是五代时期后晋开国皇帝,但因为他为了换取契丹人对自己皇位的支持,做出割地辱宗的行径,成为了历史上耻辱的“儿皇帝”,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让小编带大家一睹为快!

 唐末的历史故事-“儿皇帝”石敬瑭

  “儿皇帝”石敬瑭

  唐明宗在位的时候,他手下有两员大将,一个是他儿子李从珂,一个是他的女婿、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两个人都骁勇善战,但又互不服气。到了李从珂做了后唐皇帝(就是唐末帝)以后,两人终于闹到公开破裂的地步。

  李从珂派了几万人马攻打石敬瑭所在的晋阳城。石敬瑭抵挡不了,晋阳十分危急。有个谋士桑维翰给他出个主意,要他向契丹人讨救兵。

  那时候,耶律阿保机已经死去,他的儿子耶律德光接替了契丹国主的位子。桑维翰帮石敬瑭起草了一封求救信给耶律德光,表示愿意拜契丹国主做父亲,并且答应在打退唐军之后,把雁门关以北的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指幽州、云州等十六个州,都在今河北、山西两省北部)土地献给契丹。

  石敬瑭的投降活动遭到他的部将的反对。部将刘知远说:“您向契丹求救,称臣还说得过去,拜他做父亲未免过份;再说,答应给他们一些金银财宝还不要紧,不该割让土地。”

  石敬瑭一心想保住自己的利益,哪儿肯听刘知远的劝阻,急急忙忙派桑维翰带了这些卖国条件去见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本来想向南扩张土地,听到石敬瑭提出这样优厚的条件,真是喜出望外,立刻派出五万精锐骑兵去救晋阳。

  石敬瑭从晋阳城出兵夹击,把唐军打得大败。

  耶律德光来到晋阳,石敬瑭亲自出城迎接,卑躬屈膝地把比他小十岁的耶律德光称做父亲,还请教契丹兵为什么这样快就能打败唐军。耶律德光得意洋洋地吹了一通,石敬瑭马上表示十分钦佩,捧得耶律德光满心欢喜。

  耶律德光经过一番观察,觉得石敬瑭的确是死心塌地投靠他,就对石敬瑭说:“我奔波三千里,来救你们,总算有个收获。我看你的外貌和气度,够得上做个中原的主人,我就封你做皇帝吧!”

  石敬瑭还假惺惺推辞,经部下一劝说,就高兴地接受了。契丹国主正式宣布石敬瑭为皇帝。石敬瑭称帝后,立刻按照原来答应的条件,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

  石敬瑭依靠契丹的支持,带兵南下攻打洛阳。唐末帝李从珂接连打了几次败仗,被契丹的声势吓破了胆,意志消沉,成天边喝酒边哭泣,等待灭亡,哪儿还有反抗的勇气。石敬瑭的兵还没进洛阳,唐末帝已经在宫里烧起一把火,带着一家老少投在火里自杀了。

  石敬瑭攻下洛阳,灭了后梁,正式做了中原的皇帝,国号叫晋,建都汴。这就是后晋高祖。石敬瑭对契丹国主耶律德光感恩戴德,向契丹上奏章,把契丹国主称做“父皇帝”,自己称“儿皇帝”。除了每年向契丹进贡帛三十万匹外,逢年过节,还派使者向契丹国主、太后、贵族大臣送礼。那些人一不满意,就派人责备石敬瑭,石敬瑭总是恭恭敬敬,赔礼请罪。晋朝使者到了契丹,契丹官员傲气十足,说了许多侮辱性的话。使者受了气,回到汴京,把这些事传了开去。朝廷上下都觉得丢脸,只有石敬瑭毫不在乎。

  石敬瑭靠契丹的保护,做了七年可耻的儿皇帝,病死了。他的侄儿石重贵即位,就是晋出帝。晋出帝向契丹国主上奏章的时候,自称孙儿,不称臣。耶律德光就认为对他不敬,带兵进犯。

  契丹两次进犯中原,在晋朝军民的奋力抵抗下,遭到惨重失败。但是到了最后,由于汉奸的出卖,契丹兵打进汴京,晋出帝当了俘虏,被押送到契丹。后晋就灭亡了。

  公元947年,耶律德光进了汴京,自称大辽皇帝(这一年契丹改国号为辽)。京城百姓听到辽兵进城,纷纷逃难。辽主耶律德光登上城楼,派人用汉语宣布说:“大家别怕,我也是人嘛。我本来并不想来,是汉人引我们进来的。我一定会让你们的生活过得更好些。”

  话虽然这样说,但是做的又是一套。他纵容辽兵以牧马为名,到处抢劫财物,叫做“打草谷”,闹得汴京、洛阳附近几百里地方,成了没有人烟的“白地”。他又命令晋国官员搜刮钱帛,不论官员百姓,都要献出钱帛“劳军”。

  中原的百姓受不了辽兵的残杀抢掠,纷纷组织义军,反抗辽兵。少的几千,多的几万。他们攻打州县,杀死辽国派出的官员。东方的起义军声势浩大,攻下了三个州。耶律德光害怕了,跟左右侍从说:“想不到中原人这样不容易对付。”过了一段时期,他把晋朝官员召集起来,宣布说:“天气热了,我在这里住不惯,要回到上国(指辽国)去看望太后了。”

  辽兵被迫退出中原。但是,被石敬瑭出卖的燕云十六州仍旧被契丹贵族占领,成为后来他们进攻中原的基地。

  石敬瑭对辽太宗提出的三个条件

  石敬瑭想借助辽国的势力来推翻后唐李从珂的统治,从而达到自己统治中原的野心。为了得到辽太宗的支持,石敬瑭提出了三个答谢条件。那么,辽太宗会跟石敬瑭做交易吗?石敬瑭开出的三个条件又是什么呢?

  第一项,以父事契丹。你就是我们家主公的爹,而且我们称臣,以后我们这个王朝跟你们契丹国就是君臣关系。

  第二项,奉送幽云十六州。如果将来你帮我们灭了李从珂,我家主公做了皇帝,愿意把雁门关以北幽云十六州送给你。

  第三项,每年进贡三十万匹布帛。契丹不是只产毛皮,缺少布帛吗?我们给你送布帛,每年三十万匹。

  这个时候辽太宗就琢磨了,为什么先帝爷当年两度南下进伐中原都失败了?因为先帝爷时运不济啊,老赶上中原王朝最强大的时候,就是李存勖、李嗣源这哥儿俩当皇上的时候。后唐军队在这哥儿俩当皇上的时候战斗力很强,沙陀人本身是游牧民族,士兵全穿黑衣,被称为鸦军。先帝爷遇到这样的狠角色,才两次南下都无功而返。

  朕自忖文治武功不及先帝,要想超越先帝爷,立下战功,在中原扬名立万,就得找中原的对手实力弱的时候。天助我也,现在中原混战,他们家内乱了,解决不了,想请我这个邻居调停一下,渔翁得利啊,我看谁调停费给得高,我就给谁调停。一个是调停费得给高点儿,再一个你多少得占点儿理。我们国家出兵,得以有道伐无道,不能说冲你给那点儿东西去,那我们不成打手集团了?

  辽太宗就琢磨这俩人谁占理,契丹大臣们也帮他分析。石敬瑭派去的掌书记,口才极好,说他家主公完全是被逼反的,并把后唐皇帝迫害他家主公的种种卑劣行径一一列数。意思是石敬瑭不反,命就没了,而姓赵的父子俩可不是,他们俩完全是小人,落井下石,乘人之危。

  太宗皇帝一想,这位说得对,从道义上石敬瑭占理,从辈分上石敬瑭更可爱了,他比自己小一辈,视契丹为父,如果帮助他,将来自己就多了一个儿子国。姓赵的那父子俩,尤其那个当爹的赵德钧,与我约为兄弟,你算老几啊,你求我还跟我约为兄弟?我只认儿子不认弟弟。

  另外,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但幽云十六州不在石敬瑭手里,而那个姓赵的是幽州节度使,他父子就在那儿安家。石敬瑭开出的条件,赵氏父子肯定不会答应,他们不可能把幽云十六州给我,给了我他上哪儿去?石敬瑭这是借花献佛,慷他人之慨,反正那地儿也不是他的,他答应把那地儿给我,肯定是诚心诚意的。

  因此,辽太宗当即拍板,支持石敬瑭,并亲率辽国大军南下,连一再劝阻契丹国发兵南下的述律后这一次也乐观其成。述律后这个人智谋广远,心机很深,她原来不让太祖皇帝领兵南下是觉得实力不够,现在她看到中原乱成一锅粥,此时不捞何时捞,大捞特捞,绝好的机会!所以她不但支持,并且跟她儿子一道率领大军南下。

  契丹大军南下,洛阳眼瞅着保不住了,后唐就要灭亡了,李从珂决定自焚殉国。中国历史上能够做到国君死社稷的人还真不多,一般亡国之君或降或俘,挺身一死的,最起码从气节上还是挺招人钦佩的。李从珂决定要自焚,但你愿意焚就焚吧,反正你国破身死,但他却邀请耶律倍跟他一起自焚。

  石敬瑭为什么要造反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后晋皇帝石敬瑭的名字总是与“儿皇帝”的 骂名紧密相连,尽管历史记载中说他谋略过人,作战勇敢,为政廉洁, 礼贤下士,很有政治才干,但这些都不能洗刷他的卑劣无耻。

  石敬瑭是沙陀人(也有人说他是汉人)。父亲叫臬捩(lie)鸡,李 克用的部将,官至刺史。石敬瑭觉得父亲的名字不像是汉人,于是自 取名字叫石敬瑭。石敬瑭自幼喜读兵书,志向远大,立誓要成为战国 李牧及汉朝周亚夫那样的名将。代州刺史李嗣源十分赏识他,引以为心腹,后来干脆把女儿嫁给了他。李嗣源是李克用的养子,也就是 后唐的第二代皇帝唐明宗。

  后唐明宗死后,他的儿子李从厚继位,是为愍帝。愍帝在位仅四个月,皇位就被明宗的养子李从珂夺了去,是为末帝。末帝即位后,任石敬瑭为太原留守、太原节度使。石敬瑭生活俭朴,不近声色,不设宴会,办公结束后,常召幕僚谈论民间疾苦和为政得失。他办案精明果断,不会被假相所迷惑,作出的判决大都令人心悦诚服。由此深得人心,声誉日隆。

  皇帝的养子竟然做起皇帝来,这让身为驸马的石敬瑭心理很不平衡。太原是北方重镇,石敬瑭赴任后,一边主持对契丹的防务,打理民政,一边以太原为根据地,积聚钱粮,扩充军队,准备取代这个来路不正的皇帝。后来双方真的是兵戎相见,而石敬瑭几次都吃了败仗,被围困于晋阳。

  为了当上皇帝,石敬瑭甘愿忍受任何耻辱,付出任何代价。他决定向原本与自己为敌的契丹求援。契丹是居住在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公元907年,阿保机统一各部后,建立了政权。阿保机死后,耶律德光继位,势力更加强大,屡屡向南侵扰中原王朝的北部边境。石敬瑭与其部下桑维翰、刘知远共同筹划,请求契丹为援。

  但契丹不会轻易答应援助石敬瑭,双方几经讨价还价,石敬瑭终于答应了契丹人开 出的大价码:石敬瑭称臣于契丹,行父子之礼;事成之后割让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的土地。刘知远劝石敬瑭说称臣就可以了,行父子之礼太过分;多给一些钱物就可让契丹出兵帮助,而割让土地,恐怕将来会成祸患。”但石敬瑭称帝心切,哪里还顾得上这些。

  清泰三年(936年)九月,耶律德光亲自率5万骑兵自雁门关南下,援助石敬瑭,当天就打败唐兵,包围了晋安寨。卢龙节度使赵德钧领兵解救,他没与契丹开战,而是以大量金帛送给辽军,而后与契丹搞起 了秘密交易:他请求耶律德光立自己为皇帝,率兵攻占洛阳,与契丹约为兄弟之国。这个条件比石敬瑭的开价差得多,尽管如此,耶律德光孤军深入,怕被赵德钧切断退路,所以还是答应了他的请求。石敬瑭听说这一消息,惊惧万分,忙派桑维翰到契丹军营,跪在耶律德光帐前,从早到晚,哭哭啼啼,最后耶律德光拒绝了赵德钧的请求。

  十一月十二日,耶律德光册封石敬瑭为晋帝,约定双方永为父子之邦。晋每年向契丹交纳帛30万匹,把今北京市与今河北、山西北 部的“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接着,耶律德光和石敬瑭一道向南 进军,赵德钧父子战败投降。石敬瑭继续向洛阳前进,后唐军队溃败,末帝与曹太后、刘皇后等人携传国玺登上玄武楼自焚。石敬瑭顺 利进入洛阳。

  不过这“儿皇帝”确也不好当,石敬瑭受尽了窝囊气。石敬瑭已 45岁,却要称34岁的耶律德光为父;每次契丹使者到来,石敬瑭都要 拜受诏敕;每年输送给契丹的金帛宝物不计其数。契丹人稍不如意便派使者来指责,石敬瑭只有卑躬屈膝道歉的份。无论朝中还是民 间都认为这是莫大的耻辱。但石敬瑭深知“儿皇帝”的位子来之不易,不肯与契丹父皇帝反目。

  天福七年(942年),在耻笑与唾骂声中当了 7年儿皇帝的石敬瑭,背负着万世骂名,结束了他罪恶的人生。他的侄子石重贵接着做了4年儿皇帝。这个由契丹扶持起来的儿皇朝便被契丹人攻灭。

本文来源:http://www.tibetly114.com/content/113435/

为您推荐

京ICP备10439331号

CopyRight 1996-2018 www.tibetly114.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文档范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