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范文网 >手抄报 > 手抄报内容 > 爱我中华手抄报内容锦集三篇

爱我中华手抄报内容锦集三篇

更新时间:2023-05-19 来源:手抄报内容 点击:

【www.tibetly114.com--手抄报内容】

手抄报,是指新闻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以纸为载体、以手抄形式发布新闻信息的报纸,是报纸的原形,又称手抄新闻。在学校,手抄报是第二课堂的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具有相当强的可塑性和自由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爱我中华手抄报内容锦集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爱我中华手抄报内容篇1

  “中华”一词,是公元300年魏晋时期钟信“天人合一”观念的哲人从“中国”和“华夏”两个名称中各取一字复合而成的。“中”侧重自然(天),寓意天下之中;“华”侧重民族(人),寓意为华夏族群(汉族的前身)。海外常将中华作为中国大陆、港澳地区及台湾地区的合称。

  释义解释

  中华之名源自于中国古代华夏民族起源于黄河流域一带,居四方之中、文化发达、历史悠久,因此称该地为中华,亦称中原、中国。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均以此为国号。而已不存在的中华共和国及中华帝国亦以此为名。

  虽然目前“中华”一词早已成为对中国文化、地理、民族、饮食等方面的泛称,但直到近代中国才开始出现该词汇的现代意义——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才正式将“中华”纳入国名。

  《辞海》:我国古时多就黄河流域建都,因此称其曰中华。中者,居四方之中也;华者,具有文化之民族,服装华美者也。其后,疆域日广,凡其所属,皆称中华,亦称中国。后来,中华逐渐成为我国的称号。

  《现代汉语词典》:古代称黄河流域一带为中华,是汉族最初兴起的地方。后来,中华民族经过不断扩大,“中华”也就借指“中国”了。

  在悠悠的历史中,“中华”历经不断发展,屹立于世界之林,成为今天举足轻重的国家之一,传承着具有悠久历史而又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与中华文化。

  从鬼神崇拜角度了解“中华”二字

  中华二字,也有学者认为是滥觞于“植物神”崇拜阶段。学者认为神明崇拜最开始是自然神崇拜,而自然神崇拜阶段的一开始是植物神崇拜,对应的是母系氏族期间的原始社会。因为那时的人先民生活是以采集蔬果为主,人类与植物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这时的神都是以植物形象出现的。

有学者认为“中华”二字的成因可以追溯到那个时代的集体意识,在中华大地生活的先民认为这是花的世界。原因之一是“华”的本义即为“花”。最出名的例证就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一诗句。“灼灼其华”的“华”并不是通假,而是本来就这样写,远古时期的汉字并没有“花”这个字,而只有“华”这一字。例证二是华的篆书,也正是花的象形。因此有学者根据华的本义,以及远古先民集体潜意识的遗传,推测“中华”的意义为“中和的花之国度”。

爱我中华手抄报内容篇2

  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啦……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嘿罗嘿罗嘿罗嘿 嘿罗嘿罗嘿罗嘿

  爱我中华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健儿奋起步伐 爱我中华

  建设我们的国家 爱我中华

  中华雄姿英发 爱我中华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 嘿罗嘿罗嘿罗嘿罗……

爱我中华手抄报内容篇3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本文来源:http://www.tibetly114.com/shouchaobao/365044/

为您推荐

京ICP备10439331号

CopyRight 1996-2018 www.tibetly114.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文档范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