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范文网 >述职报告 > 医生述职报告 > 【民间游戏】民间关于赤脚医生的故事

【民间游戏】民间关于赤脚医生的故事

更新时间:2021-08-02 来源:医生述职报告 点击:

【www.tibetly114.com--医生述职报告】

  老梁家的门板在深夜里突然被敲得哐当哐当的乱响。老梁媳妇推了他一下,俩人一边应着一边穿起衣裳。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赤脚医生

  老梁家的门板在深夜里突然被敲得哐当哐当的乱响。老梁媳妇推了他一下,俩人一边应着一边穿起衣裳。

  他们早早就爬进被窝里去了,那岁月,农村穷困的连顿饱饭都吃不上,即便村子里的大户人家也舍不得生个火炭炉子烤烤暖。寒冬腊月谁不愿盖上厚厚的棉被早点进入梦乡呢。但此刻听着外面门板上急促的敲打声和一个妇女的焦急的呼喊声,他还是强忍着袭来的寒气,一边大声地回应着,一边快捷的披上破棉袄,匆匆的穿过庭院打开了门板上的销子。月色清冷冷的从院子里的一棵槐树桠杈上照下来,借着这幽幽的月光,他认出这是村子最北边的孙万石家媳妇,怀抱里还抱着一个哇哇哭啼的小孩子。

  “俺孩子的腿今晚上不知咋抬不起来了,疼得他光知道哭,梁大夫你看看咋办吧。”孙家媳妇还没来得及进门,就跟眼前这位乡村赤脚医生哭诉起来,那时候医生不多见,十里八村头疼脑热就来找这位远近闻名的梁大夫。凭几根银针,无数被病痛折磨哭了的大人几分钟内便欢颜散去。

  “先进来。进来我瞧瞧。”梁大夫先转过身去,沿着一行青砖铺的小路走进屋子。

  屋子里老梁夫人这时也已经麻利的爬起床,从墙上取下煤油灯点燃起来,晃动的芯子照的白白的窗户纸一闪一闪。

  “老嫂子,半夜三更的麻烦你啦,这孩子不知咋弄的,晚上从外面跑回来后腿就抬不动了。”孙家媳妇看到老梁夫人也起了床,不免说几句抱歉话,嗓子急得有些发颤。

  “你看你这孩子说的啥话,干的就是这一行,哪里是麻烦,应该的。你别急,啊,让老梁给孩子看看,没事啊,没事,你看看你急的这个样的。”老梁夫人走过去,把孩子轻轻抱过来后才看见孩子脸上爬满了泪痕,心里一疼惜,不由得实贴贴的抱着孩子在怀里轻轻地颤着。这不颤还好,一颤孩子竟又哇哇放声大哭起来,比起先前更撕心裂肺了。

  老梁这时也把手术床铺好了,洁白的床单,被煤油灯吐出的小火舌耀的直晃。一大间空荡荡的屋子,虽然点起一盏煤油灯,但还是有些黯淡。

  “把孩子抱过来,我看看。”老梁直起腰来说道。

  老梁夫人将孩子轻轻地放在床上,站在了一边,她也被这孩子的持续不断的哭声吓得没了主意。老梁把小孩子的棉裤脱了下来后,朝着他小小的屁股仔细看了几眼,又微微将小孩的右腿用手掌托着向上抬了抬,跟刚才一样,一抬这腿,就是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声。

  “这孩子腿脱臼了。”老梁瞅了几眼随后说道。的确,小孩子腿根子上一片淤青,隐隐一道裂纹,但被皮肉包着,只是微微的一道痕迹。

  他心里明白,人体脱臼虽然常见,但十有八九是胳膊窝脱臼,只要几招得法的推拿,费不了多少气力就能轻而易举的接上,但这大腿一旦脱出了骨盆窝子,想要再推进去,可实在不是那么简单啦。他早些年在天津拜师学艺时偶尔见过这样的情况,那位带着瓜皮小帽穿黑绸丝褂的先生也只是捏着胡子束手无策,人家可是天津城里的名医,尚且不敢动手,他这自认为还没有学到家的学生又怎敢轻举妄动呢。

  “得去省城,这得动手术,不然拿不上。”老梁心里一想到自己的师傅犯难的神色,心里也有些力不从心。他心里琢磨着,这孩子的腿得开刀割开皮肉才能拿上,时间一耽搁,腿脚残了变成瘸子跛子。但考虑到孙家媳妇听了会害怕,还是暂时忍住没说的这么严重。

  “啥?还得去济南?”小孙媳妇一听到还要上省城,不禁心里突突跳起来。“哪里还要跑这么远,这么点小病。”她心里一急,冷不防随口说冒了这句,马上意识到这是对老梁大夫医术的不信任,脸一热,随即低下头去。

  老梁也没在意,他现在很同情眼前这对母子。孙家媳妇的丈夫孙万石在外面当兵,一年回不了几次家。一个女人拉扯着四个孩子,在生产队种田挣工分,一年下来莫说钱了,那是一分钱都很难见到的,能分得几十斤粮食就很满足了。几个孩子就只得撂在家里,在野外刨土爬树,下河捉虾,浑似没人照顾一样的野孩子。这一得病,还得跑到四百里外的省城,到哪里弄这钱去啊。老梁这样想着,不管咋样,先把孩子的病看好了再说。钱嘛,先给这母子出几个,再借借,先这样吧。当即跟老婆商量一下这事,老梁夫人心地善良,也不忍心孩子这么小就落了残疾,当即拿出被褥地下的十多块钱来交给了老梁。这其实也就是这家乡村赤脚医生家里的全部家当了,除了工人干部每个月有些工资外,那时候的村里人家都没钱。便是有钱,在那个物资管制的时代还得要票才走得通。“把孩子先留在我这里,我给你照看着,先去借点钱吧,明天一早我带你去省城大医院。”老梁一边把钱交给孙家媳妇,一边想着明天的行程。

  一夜忙活,孙家媳妇东跑西跑,大半夜的把邻里乡亲的大门都敲了一遍。寒冬腊月冷气逼人,可这位母亲的身上还是跑出一身的汗来,一停下来,汗都凝结在棉衣里,铁似地冰凉。三毛五毛,块了八角,交情好的,心地善良的都肯接济一下这对苦难的母子,但实在没有多少钱,也只能略表示一下了。

  等到天色微曙,阴沉沉的天色开始笼罩这位焦急的母亲的时候,她手里攥着的一叠的钱币,细细数来才三十来块。一张张折角的旧钱币在手里揉开,一角两角,块了八毛,竟似嘲笑她一般。她急匆匆赶往老梁医生家,一进去,老梁媳妇又塞给她一叠毛票子,看来这是老梁夫人一晚没睡,也出去借钱去了。孙家媳妇接过钱,二话没说,一头跪在老梁夫人脚下,呜咽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老梁夫人赶忙扶起她,语气似指责她不懂事:“看你这闺女,这是干啥。”可鼻子一酸,连忙转过头去看着厚厚的棉被底下的孩子,抬起手一擦眼,示意她也赶紧看看。洁白的棉被下,一对乌黑发亮的小眼睛轻灵的转动着,而这位年轻的母亲和老大娘却为了这个孩子一夜没合眼。

  “走吧,咱得抓紧去了,耽误时间长了不好。”老梁已经换上了一身呢子大衣,看上去很大方板正,也在这时候,才能看出这位平日里穿黑粗布的老农模样的人是位为人治病的先生。

  孙家媳妇也没来得及整理一下自己,抱起孩子就随着这位先生走出了大门。穿过一片光秃秃的枣树林,来到了乡村马路上。坐上车,家乡那些几十年的老树都向后退去,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终于来到了省城的大医院。这些农村的姑娘媳妇,一辈子若没有大事,可能永远都不会来这里,从未见过世面的人一见到这些高耸的楼房,一排排的气势逼人,不由得有些头晕目眩,她紧紧跟随在老梁的身后,生怕迷失在这些乱杂杂的城市里。

  老梁一路询问,一边看着医院各个科室上的门牌,终于找到骨科门诊,推开门走了进去。里面是一位戴着眼镜的老先生,白衣大褂黑皮鞋,手头上正看着一张报纸,见来了病号,也赶忙打了个招呼。

  老梁将孩子抱到观察室的病床上,跟眼前这位老专家商量起孩子的病情。老专家的意见跟老梁在家时想的差不多,也是得要割开大腿根,分别出其中的神经筋骨血管,将腿骨套进盆骨再缝合起来。这也算个大手术了,在当时来说,莫说开刀,就是临死的病人临到终了,也才舍得打点点滴。手术费用算下来,少了三百完不了工,再加上一些消炎的药物,缝合的手术费用,这个天价令老梁听了也有些吃惊。孙家媳妇借的加上老梁夫人给的那些,加起来也就才五十多,再减去来时车费,老梁感到有些尴尬了。

  “挂号去吧,这孩子病情不宜再拖了,你看看,淤血有些发乌了。弄不好感染了会致命。”老专家指着小孩的腿根,催促老梁赶紧挂号。

  老梁心里也有些急了,他跟老专家说来时没带那么多钱,先给孩子看病,马上就回家去取。老专家瞧了一眼门外的孙家媳妇,一身破旧衣裳,眼珠子骨碌一转说道:“咱啊,这是人民医院,本来嘛,为群众救死扶伤也是理所当然,可这手术所需要的费用实在太大了,没有钱,连药我都给你取不了来。这也是医院的规定,我一个医生实在做不了主啊。”说完这些,直盯盯地看着老梁。

  老梁也是学医出身,知道这医院不是私家门诊,其中的规矩条框都是硬性而冰冷的。可医生见死不救,终是说不过去的。当他准备再跟老专家讲讲情面时,老专家一开口将他肚子里的话顶了回去。“先回去筹钱吧。真的,这医院不是我开的,我也为难啊,这毕竟不是一笔小数目,这责任我承担不起啊。”说完,就撇下老梁径直走进了自己的办公室,重新拿起报纸,端起茶杯喝起水来。

  老梁讲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下去。看来这位老专家是不肯放他一马了。他恨恨地咬紧牙关,呆立在那里。

  孙家媳妇也将老专家的话一句一句听到耳里,尤其是听到“会致命”仨字从老专家嘴里冒出来时,心里一下子灰死过去。三百块在她看来是根本没法办到的,虽说舍不得孩子,但又有什么办法呢,也只得横下一条心了,再说,那时候孩子多,三个四个的是普遍,要是真的坏了一个也不至于疼的要死要活,毕竟孩子太多了。她走到老梁身边,轻轻地给孩子穿好棉衣,抱起来,推了一下呆立的老梁。老梁看到她这举动,也只好百般无奈的放弃了。这次,老梁走在前面,心里失落的很,似打了败仗一样垂头丧气。

  一路无话,来到村里,孙家媳妇可再也忍不住了,想到这个娃娃会感染死掉,眼里的泪花控制不住的哗哗窜出来,一声声抽噎击打在他的心上。老梁见她这样,心想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这孩子死马当做活马医吧,不治也会没命,治了说不定还有一线希望,好歹自己也是一个医生,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孩子落了残疾甚至死在自己眼皮底下吧。当他将这个想法告诉孙家媳妇时,孙家媳妇也很痛快的答应了,她说死了就死了,俺不会赖上你的。被逼上这一步,还有什么办法呢。从绝望中寻找希望,哪怕只有一点光明,也要勇敢的冲过去啊。

  回到家,老梁让孙家媳妇到邻居家找来两个男人,又让老梁夫人烧了一锅的开水,从酒瓶中倒出一大碗白酒,划了根火柴点燃了起来。碗口上黄色的火苗腾腾的燃烧着,他将手术刀在上面炙烤着。老梁夫人端着一锅开水走进来,问他这孩子一旦死了咋办?人家爹爹还不知道呢。老梁心头也猛得想起这事来,但马上打消了这种顾虑。“等他爹爹知道,孩子早就完了,先做手术再说吧。”低下头,仍旧烤着手术刀。

  那时候的乡村赤脚医生条件有限,家里虽说是开着门诊,但也只有一个简单的柜子,里面放些装满药片的瓶瓶罐罐。就连打针的针管都是几个村一两千户村民共用一个,用完再放在沸水里面多煮一会罢了,有事消毒不彻底还会发生输液反应,病人疼得嗷嗷直叫唤。

  老梁让两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压住躺在床上的小孩,一人抱头,一人抱脚。他打开一个铝制盒子,从棉纱布里抽出一根根银针,在火苗上略微一烤,找准穴位,慢慢捻着给孩子扎下去。老梁这针灸功夫技艺是下过一番功夫的,十七八岁时他跟着一位老中医,晚上一个人在黑漆漆的屋子里将死人骨头拆了又装,装了又拆,将全身穴位熟记于心,为了试验针灸功效,掌握火候,还曾在自己身上做过尝试,将一尺多长的钢针扎到自己肚子里过。终于练就这身针灸本事,十里八村长病的人民都拿他当救星一样。

  孙家媳妇虽然很痛快地答应将孩子让他医治,但毕竟骨肉情深,老梁下刀时仍是十分谨慎的。他心里默默念着血管神经的位置,眼睛紧紧盯着到刃隔开的那一星半点的割口上,孩子哇哇大哭着,他全做没听见。血一缕一缕的渗出来了,他拿起一块一块的消毒棉纱蘸着流出来的鲜血,不一会,地上的蘸满血的棉球就扔了一地。他脸色强作镇静,他知道,自己一慌神,孩子的命可就完结在自己手上了。孩子疼痛的身体抽搐不已,但两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紧紧地按住孩子的身体。一寸一寸,刀子深入下去,割一刀,他就把刀子放在火焰上烧一烧。遇见血管,他轻轻捏起,绕过再割,遇见发白的大筋,他垫上消毒棉球。这些大脉络他是万万不敢弄断的,弄断了会大出血,孩子就完了。他用手慢慢的分离这些血管和腿上的肌肉,几根手指头捏了七八根粗粗细细的青色血管,就像一条条蚯蚓。两个小青年见到这情景,吓得都仰起头来不敢再盯着看。孩子的哭声渐渐消失了,两个年轻人才都低下头,看了一眼说道:“完了,是不是死了?”老梁训斥了他俩一声,“别胡扯,好好按着就行。”终于,刀子围着孩子的大腿根环割了一圈,露出了白中带红的骨头。他紧紧握住,一用力,将脱臼的大腿骨重新捅回骨盆窝子里。

  他稍微松了一口气,脸上的汗珠已经渗出密密一层。

  老梁夫人搂着哭哭啼啼的孙家媳妇,在一旁看着。梁夫人尽量不让她观看孩子的手术,生怕她受不了。可孙家媳妇还是忍不住回过头去瞅几眼,一回过头来就是一阵抽噎。

  他将血管大筋重新放回去,整理了一下被刨翻开的腿上的肌肉,用线重新封上。觉得一切妥当后,又将银针一根根拔出。

  结果,自然不必多言了,那孩子后来痊愈了。三十多年后,看着自己腿上的一圈针疤,他就回想起村里那位已死去多年的赤脚医生。岂止是他呢,十里八村,又有谁不知道这穷村子里的土包子医生曾干过的这么令人叫绝的大手术呢。

  妙联救人

  清代的周渔璜,非常有学问,是当时人们公认的才子。

  有一年,在春暖花开时节,周渔璜到十佛寺游玩,晚上就住在寺里。睡下不久,他忽然听到隔壁房间传来微弱的说话声,仔细一听,原来是有人在反反复复诵读一句上联:"万瓦千砖百匠造成十佛寺。"

  周渔璜来了兴趣,便起身去问寺里的僧人:"隔壁住的是什么人?"

  僧人答道:"是一位姓黄的书生,前几天来本寺游览时想出了这样一句上联,但却百思不得下联,几天过去了,他废寝忘食,苦思冥想,如今已是生命垂危!"

  周渔璜问:"难道就没有人能帮助他对出下联吗?"

  僧人答道:"这个上联中有四个数字:万、千、百、十,并且这四个数字是10倍递减,要对出下联难度很大,有好多人试过,但是目前还没有人能对得出。"

  从僧人那里回来后,周渔璜想了很久,也没能想出下联。

  第二天,周渔璜带着遗憾的心情乘船离开十佛寺,途中经过一座桥,桥上刻着"八仙桥"三个字,此情此景,让他心中豁然开朗,便吩咐船家快快掉转船头,返回十佛寺。

  寺中的黄书生虽已几日卧床不起,却仍在有气无力、断断续续地念叨着那句上联:"万瓦——千砖——百匠造成——十佛寺。"

  周渔璜站在门外大声而有韵地应对:"一船二浆四人摇过八仙桥。"

  黄书生一听,顿时眼前一亮,精神大振,惊叹道:"妙联!此下联中也有四个数字:一、二、四、八,按二倍递增,妙!真是太妙了!"

  黄书生"心病"消除,身体复元后与周渔璜结伴而行,共游美景!

本文来源:http://www.tibetly114.com/shuzhibaogao/116769/

京ICP备10439331号

CopyRight 1996-2018 www.tibetly114.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文档范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