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范文网 >节假日 > 元旦节 > 克勤克俭|克勤克己

克勤克俭|克勤克己

更新时间:2015-09-29 来源:元旦节 点击:

【www.tibetly114.com--元旦节】

克勤克己

  【编者按】元旦期间去老家,与从加拿大归来的克勤先生把酒言欢,获赠先生新著《周克勤歌曲集(续集)》(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其中收录了我写的一首歌词《江南游》,另有一篇短文《克勤克己亦友亦师》,既非“序言”,也不像书评,写的是我与作曲家三十年的缘分。虽在媒体刊登过,出于私心,仍不揣浅陋,通过微信平台与读者分享。

  结识克勤迄今整整三十年。三十载一梦依稀,留下的是碎片式的连缀记忆和忘不了的感动瞬间。细数我在文学艺术道路上的引路人,克勤先生是一直以来不间断地给予关怀鼓励的那一个。

  1984年,我师范毕业后到县城一所小学教书,克勤在我心中的“圣地”——工人文化宫工作。其时他指挥着一支成建制的电声乐队,集结了一帮器乐高手,为“金色的秋天”参赛选手做现场伴奏。拥挤局促的文体部办公室,往来的都是怀揣着音乐梦的青年,迎接他们的始终是真诚的笑脸。克勤屈尊到过我那弥漫着臭袜子味道的四人单身宿舍,我也造访了他在“工人新村”的两间小平房的家。于是,我开始以文艺青年的身份在各种场合被举荐,开始在歌词创作领域摸索跋涉……进入宣传文化圈之后,与克勤老师就有了更多的交往与合作,并一度有幸成为同事。我写的东西比较杂,长期坚持的只有歌词一种体裁,这与克勤的“催产”有关。

  家乡有克勤,是词家之福,也是创作之幸。因为有了这样一位勤勉不止、耕耘不辍的作曲家,这里的歌曲创作就成了特色品牌和文化现象,摘取了“五个一工程”、“五星工程”等政府奖项,登上了《歌曲》、《音乐周报》等权威报刊,出现在央视、省台的专题节目和大型晚会,提升了艺术创作的整体品位和层次;每年的群文调演、节庆专场,新创歌曲令人耳目一新,不少企业行业都有了自己的歌曲,丰富了一个地区群众文化建设的内容。围绕在克勤周围,就有了一群半路出家的同道,形成了十分浓郁的创作氛围。而一些词坛大家、歌坛大腕成为克勤先生前道、后道“工序”的合作对象,扩大了克勤歌曲和东台文化的影响力。2011年秋天,我所在的单位邀请著名词作家李幼容来采风,恰巧克勤第一部歌曲集的第一首《苏绣一枝花》就是李幼容写的词,遂约克勤过来一聚。当时那种神交已久、相见恨晚的感觉,现在想起都很温暖。由此笃信,文学艺术家之间灵感与激情的碰撞,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

  与克勤合作过的词家都了解他的那种投入忘我的创作状态。歌词一到手,他立马就陷入沉思寻找感觉,有时半夜都会打电话,告诉你已经写了几句开头,要唱给你听听。一曲写就,他会揣着誊写清爽的歌本,有时拎着录音机找上门来,声情并茂地演唱起来。为了让词曲变成音频文件,使作品有尽可能完美的呈现,他会想尽办法去做MIDI,常常自掏腰包凑齐制作费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只有省城有专业录音棚,我经常跟克勤老师一起坐着大巴来回颠簸,很晚回到东台车站,二人行色匆匆,常常被当做落宿的外地客……歌曲反映生活,歌声记录时代。三十多年,克勤用自己的作品观照了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变迁,展现了一方土地一方人的精气神。克勤手写的那一本本厚厚的歌谱,何尝不是一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编年史?三十多年,一个人能始终葆有艺术的激情,时常迸发灵感的火花,不断产出质量上乘的作品,实在难能可贵。我八年前到外地工作,离开了经常互动交流的创作氛围,没有了克勤的耳提面命,就一天天变得懒惰。每每听闻克勤新作问世的喜讯,总是折服于那句老话,“天道酬勤”。有件事一直感到遗憾,我曾有意推荐克勤到另一个文化单位担任负责人,他听说后主动请客婉拒好意。现在想来,他是不希望被行政事务所扰

  ,一心专注于艺术创作。克勤之勤,令人钦佩!

  黄海秀色与水乡风情交相辉映的家乡东台,给了作曲家取之不尽的素材。克勤不断从生活中找寻源头,汲取养分,提炼升华,催生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现代气息的作品。歌曲本属大众文化范畴,旋律线明显、易于吟诵传唱,应当是衡量作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一直秉承的“土原料洋做法”,佐以充沛的激情和真诚的火工,使得克勤的作品很接地气、颇有人缘,至少我俩合作的所有歌曲我都会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克勤的作品中,有不少是为配合中心工作而写,属于遵命作品,有时甚至是急就章,但最终的作品不输艺术水准,让人过耳不忘,又能推向更宽的领域、更高的层次,没有深厚的生活积累和艺术积淀是做不到的。击节吟唱这部专辑里的很多歌曲,我发现克勤正在追求并实现着自己的超越。他不满足于“乡里锣鼓乡里敲”,而是常常关注杂志上的好歌词,关注媒体的征歌启事,捕捉艺术灵感,用心写用心唱。他在尝试不同曲风,尝试不拘一格,尝试自己动笔写词。就说一首《叫一声爸,叫一声妈》,我是听过它诞生的故事,真的有感而发,直白质朴,直指人心,每每让听者动容落泪。要我说,这样的作品上央视春晚都毫不逊色。也许正因为不是科班出身,反而少了学院派的框框条条,创造了“曲高和众”、叫好又叫座的佳绩。须知

  ,文化艺术这行当,专业的未必是最牛的。

  圈内朋友都知道,克勤烧得一手好菜。主席、常委、局长等人,皆以能成为周府的座上宾为荣。往往是几位文友早早约好,坐下喝茶聊天,分享克勤的新作品。开席后,系着围裙的克勤端上一盘菜,敬过一圈酒,又哼着小曲儿走进厨房……这也似乎验证了生活与艺术的关系:艺术无非是经过洗练提升的生活的片段,热爱生活的人,生活一定会给予丰厚的回报。

  克勤克己,成就自我;亦师亦友,照亮他人。克勤新著付梓,谨以一篇小文志贺并致敬。祝愿克勤先生青春永驻,艺术不老!真心希望能够像他那样——真诚做人,勤勉创作,谱写快乐旋律、精彩人生!

本文来源:http://www.tibetly114.com/jiejiari/27155/

为您推荐

京ICP备10439331号

CopyRight 1996-2018 www.tibetly114.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文档范文网 版权所有